随着元宵佳节的临近,鲜艳亮丽的花灯、五彩斑斓的灯会成了上海街头的一道美丽风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或“灯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与幸福的美好期盼。然而,在这座现代都市的繁华表面下,潜藏着丰富的民间传统文化与历史底蕴,尤其是在上海这片土地上,元宵灯俗更是流传千年,直至今日依然生机盎然。
元宵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彼时的夜空中悬挂璀璨的花灯,目光所及,皆为灯火辉煌,正月十五的“上元观灯”习俗逐渐成型。到了宋代,灯会逐渐演变为一种地方文化的象征,到明清时期更是盛极一时。上海地区的元宵灯俗最早可在明代史籍中见到,尽管岁月如梭,但其背后蕴藏的文化与情感却从未消逝,反而愈加浓厚。
在上海,元宵节活动的峰值则是“灯会”,这一习俗充满了热闹与欢乐,数以万计的市民聚集在街头赏灯、猜灯谜,体验传统民俗的魅力。正如明代的《上海志》所言:“元夕,通衢作灯市”,这便是元宵灯俗的真谛所在。
相较于传统的灯会形式,豫园灯会则成为了现代都市文化与传统习俗结合的典范。作为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元宵灯会之一,豫园灯会自1995年起便为广大市民与游客提供了一个欣赏民间传统文化与现代技艺的舞台。每年正月十三至正月十八的灯会期间,豫园内灯光璀璨、游人如织,各种各样的形式的花灯展现出品质与创意。
豫园灯会通过整合各类文化资源,积极引入现代数字科技,塑造出一个兼具古典韵味与现代感的文化示范。而在近期发展的“山海奇豫记”文旅品牌中,更是融合了生肖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使其真正成为了上海都市生活中的文化地标。
除豫园灯会外,上海的元宵灯俗同样丰富多彩。例如,金山朱泾地区的“朱泾花灯会”便是一个极具地域特色的传统灯会民俗活动。与豫园灯会不同,朱泾花灯会起源于当地民间赛社与祭祀祈福文化,结合了民间艺术表演与商贸活动,孕育出具有“朱泾花灯甲天下”之美誉的灯会。
杨浦元宵行街会则是另一个饱含移民文化的独特盛会,其融合了“唱凤凰”“送麒麟”等民俗表演,展现出浓厚的上海地方特色。如今,这些灯会活动被赋予了新的活力,通过社区、学校等多元化渠道进行传承,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参与。
探寻元宵灯俗,不可忽略的便是灯彩的制作技艺。明清时期的灯彩包括眼熟的走马灯、荷花灯等。而在现代,上海的灯彩艺术则在传统基础上不断融合创新,形成了何克明立体动物灯彩等一系列新颖的样式,传承与发展并重。
此外,罗店彩灯作为明代祭祀文化的产物,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政策下取得了新的发展。通过灯会活动的传播,这些具有历史传承的艺术作品不仅满足了观众的视觉享受,还让年轻人对民间传统文化产生了更深的认同感。
猜灯谜作为元宵灯俗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凭借其机智与趣味性,为元宵节增添了无限乐趣。上海地区的灯谜文化始于明代,在南翔镇尤为发达。灯谜追溯至“弹壁灯”,即在灯笼中藏谜语供人猜测,至今仍受到民众的热爱。借助于灯谜,观众不仅仅可以参与互动,更可以感觉到节日的氛围与人文情怀。
现代灯谜活动如灯谜会、猜谜大赛等婵娟而生,让这一民间传统文化在时代中绽放出新生机。无论是浦东的灯谜还是古猗园的灯谜活动,都在为民间传统文化的延续而努力,而这种努力也正在收获水到渠成的效果。
无论是璀璨的灯光,还是欢快的节日气氛,上海的元宵灯俗均展现了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人文魅力。通过不停地改进革新和传承,这些历史悠远长久的习俗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一座城市重要的文化名片。在未来,随时代的发展,元宵节的灯俗或许将呈现出更加多样的形式与内涵,但其蕴含的团圆、圆满和祥和的传统精神,将始终延续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